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,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,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,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。
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.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’s English website, “Focus Taiwan”?
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。日本語版「フォーカス台湾」に移動しますか。
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
下載

不讓民間自設碳交易平台 張子敬:避免淪金融炒作

2022/3/30 13:50(3/30 14:31 更新)
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,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。
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,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。

(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30日電)國發會今天公布2050減碳路徑,外界關心碳費、碳交易等問題。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,碳交易平台不由民間自己設立,是希望幫助國內減碳,也讓有需要的人買得到,而不是淪為金融炒作商品。

國發會今天舉行台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記者會,國發會主委龔明鑫、環保署長張子敬、科技部次長林敏聰、經濟部次長林全能、交通部次長陳彥伯以及內政部次長邱昌嶽等官員出席。

媒體提問,是否會考慮徵收碳稅,或是支持民間成立碳交易市場。張子敬表示,除了碳費,環保署也有減碳額度交易,讓產業有更大機會達成減碳目標,建立制度,未來面對國際碳邊境稅徵收,有更大適應能力。

張子敬進一步說明,國內中小企業不用急著去買海外碳權,跨國企業可能還比較需要;未來會保留一部分彈性,若國內買不到,但有國際供應鏈的要求,才容許用國外的來抵換;這在目前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」修法草案中都有相關敘述。

張子敬強調,現在建立碳盤查機制,就是希望未來企業在國際談判能獲得承認,提出完整的減碳制度、證明;目前國內只有7家認證機構,環保署接下來也會鼓勵國內設置查驗的機構,將量能做出來,非法規列管的企業、沒有國際交易需求的企業若有需要,可以透過國內的機構盤查。

不讓民間自己設立碳交易平台的原因,張子敬解釋,從高屏地區空氣污染物總量管制計畫的例子來看,因為產業要開發必須先取得減量額度,但目前減量額度掌握在幾間較大型的業者手中,而業者也以「未來可能會擴產」為由不願交易,造成新進產業就無法進駐。

此外,張子敬也提到,若民間引用的是不被承認、或是國外的碳權,這對台灣的減碳也沒有幫助;還是希望能維持在有需要的人能買、價格也是合理可負擔,而不是供需失衡、變成金融炒作的商品。

碳定價部分,張子敬說,是希望真正能達到減碳目的,而不是讓企業繳了錢就沒事;現在設計是雖然有交錢,但更努力就會有一些回饋,如減得多就能繳得少、或是有其他補貼,能讓企業有所選擇;至於預估會定價多少,目前尚未定案。

至於各界關心自然碳匯(是指通過植樹造林、植被恢復等措施,減少空氣中溫室氣體濃度)的問題,張子敬提到,目前農委會、海委會都很努力在做,也在努力進行方法規劃。

張子敬進一步說明,目前在環評制度中已經有類似機制,要求開發單位要有一定比例補植;現在農委會也在擬方法論,如種的樹種是否承認,如何計算減碳額度、甚至可以交易。(編輯:陳仁華)1110330

中央社「一手新聞」 app
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

本網站之文字、圖片及影音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、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。

172.30.142.76